2017-10-19

本報2016年6月8日台北訊,陳文姿報導

太陽能是綠色能源,但使用後一樣須面對廢棄問題。環保署估計,國內將在2031年開始出現大量太陽光電(PV)模組廢棄物,廢棄量近3,000公噸,之後持續增加,2034年廢棄量將會達到7,000公噸。

為避免太陽光電模組廢棄的重金屬危害環境,環保署近期展開規劃,除了現行的一般事業廢棄物體制外,不排除仿現行電腦螢幕的「公告應回收廢棄物」模式,或是仿國外的廠商自主管理模式。雖然還有15年才會出現廢棄問題,但國內外都已經開始思考因應對策。

89至103年 太陽能光電裝設容量 (單位 MW) 資料來源:環保署

政府要增加太陽能發電,但同時也多了更多附帶條件,廠商認為競標條件嚴格,加上作業時間不夠,這塊230W的太陽能光電大餅恐難以下嚥。圖為太陽能板屋頂。圖片來源:The Climate Group。

太陽光電模組生命週期20年  預計15年後進入廢棄與替換階段

我國從2000年開始裝設太陽能板,2010年起開始大幅成長,2012年能源局開始推動「陽光屋頂百萬座」,2014年總容量達到229.1MW。

89至103年 太陽能光電裝設容量 (單位 MW) 資料來源:環保署

民國89至103年 太陽能光電裝設容量 (單位 MW) 。資料來源:環保署。

環保署廢棄物管理處簡任技正宋以仁表示,太陽光電模組壽命約25至30年,如以生命週期20年來推估,預計第一波太陽能板廢棄物將在2031年出現,之後會持續增加,2034年PV廢棄量將近7,000公噸。

中華民國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同業公會理事長鄭博文表示,現在只有少量毀損或故障的太陽能板,由組裝業者回收後交給友達、同昱等模組製造廠,與製造過程中的不良品一併處理,不收額外的清除處理費。

太陽光電模組的組成主要是玻璃,佔60-90%,另有矽、鋁、鋅、銀、銅、鉛等。由於內含重金屬物質,直接掩埋或焚化,將對環境具環境衝擊。目前的處理方法是先將矽晶PV模組拆解後,先回收鋁框架、接線盒,剩餘部分經過破碎後再回收玻璃、鋁等,並以化學處理法回收貴金屬。

廢棄後進入回收流程的太陽能光電板。照片來源: PV CYCLE 協會。

廢棄後進入回收流程的太陽能光電板。照片來源: PV CYCLE 協會。

屏東縣環保局局長魯臺營提醒,新型的太陽光電模組效能更高,有部分地方已經開始替換舊光電板,廢棄量可能提早出現。

除此之外,魯臺營也建議從模組設計階段就應把廢棄物減量列入考量,增加回收利用的可能,從根本減少廢棄量。

處理方式仍在研議中  不排除仿國外的廠商自主管理模式

宋以仁表示,目前國內領有廢光電零組件的處理機構共44家,每月可處理7.5萬公噸,處理量能還算充裕,但未來是否仍循此模式,需再評估。

目前環保署正在評估的還有兩種方式。一個方法是比照廢電子電器等採「公告應回收廢棄物」模式,由製造商跟進口商預繳一筆回收清除處理費,以作為後續回收與清除處理的基金。

另一個可能則是由廠商「生產者自主回收」,此法適用於產業組成單純、並且再利用價值高的產品,業者主動回收意願高。

根據環保署研究,歐盟於2007年成立專門處理太陽光電產品廢棄物的非盈利組織PV CYCLE,有數百個認證回收點。至2014年底,已回收超過1,000公噸之廢棄PV模組;美國則由太陽能產業協會(SEIA)促成廢棄PV模組的回收;日本是由太陽能光電協會(JPEA)成立太陽能電池循環再利用實施小組進行相關研究。

宋以仁表示,歐美等國採用的模式偏向「生產者自主回收」,國內目前還在初期研議階段,並未決定採用何種模式,但即便是由廠商自主回收,環保署也會介入確保相關機制的運作與管理。

廢棄後進入回收流程的太陽能光電板。照片來源: PV CYCLE 協會。

廢棄後進入回收流程的太陽能光電板。照片來源: PV CYCLE 協會。

資料來源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