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論是野生或是豢養,全世界約 80% 作物的授粉都依賴蜜蜂。包括水果、堅果和蔬菜,人類糧食作物中就有 70 種都是由蜜蜂授粉,它們維持了世界約 90% 的食物營養來源,使人們可以滿足健康與飽足,更是維持了各國間與糧食相關的經濟,2020 年全球蜂蜜行業的價值就達到 92 億美元。然而蜜蜂卻正在「急遽消失」,可能引發後續一連串的嚴重問題,現在科學家打算利用科技來拯救蜜蜂。

蜜蜂面臨前所未有的浩劫

目前科學家們知道蜜蜂因為各種因素而開始減少,例如:殺蟲劑、棲息地減少、全球暖化、致命寄生蟲等,雖然這些原因都相互關聯,但在這些原因中,人類得負責兩項主因:殺蟲劑和棲息地喪失。

在蜜蜂身上所採集的花粉中,生物學家發現了 150 多種的化學殘留物,據加州大學養蜂師 Eric Mussen 所說:這是種致命「農藥雞尾酒」,會導致蜜蜂等昆蟲大量死亡,進而讓生態系面臨崩潰、危及到人類自己。但聽到此說法,許多化學公司卻對這種生態系統的複雜性聳了肩,畢竟向全世界的農民販售農藥是有利可圖的。

此外,隨著工業化農業將草原和森林轉變為單一耕種地,又為了作物產量而噴灑農藥,導致野生蜜蜂棲息地逐年縮小,蜜蜂已根本沒有地方可以生存。

利用科技扭轉蜜蜂危機

為了使養蜂人更有效率管理蜂箱,同時使蜜蜂的生存率大幅提升,以色列公司 Beewise 設計了名為「Beehome」的產品。

Beehome 看起來是個大型太陽能箱子,裡頭可以容納 24 個獨立的蜂巢。除了能夠將一切自動化外,養蜂人也可以透過 App 來調用每個 Beehome 配備的監視器、傳感器和機械臂,更可以利用 AI 處理後的數據查看原本費時費力的工作,如:害蟲控制、蜂群預防等。

有了 Beehome,就剩兩項工作——確保蜜蜂獲得食物和水以及取回機器收穫的蜂蜜——需要人力支援了。

另外一家正在拯救蜜蜂的公司則是來自愛爾蘭的 ApisProtect,該公司生產無線蜂巢傳感器,收集數據如溫度、濕度、聲音以及蜜蜂飛出蜂巢的加速度等,並將其傳輸至網站「儀表板」,透過機器學習將其轉換成有用的資訊,例如告訴養蜂人:哪些蜂箱正在成長、哪些在縮小、哪些蜂箱還活著、哪些已經死了。

這種技術讓養蜂人從前傳統繁複的檢查工作有了重大轉變。在美國,一些大型養蜂公司擁有超過 9 萬個蜂箱,這是相當繁重、高度仰賴人力的工作。而 ApisProtect 的產品可以讓養蜂人早上離開辦公室時,就率先了解所有蜂巢發生的情況,對於商業養蜂人來說,勞動力成本下降了 50%。

另外,還有個更具未來感的蜜蜂相關計畫:「泛歐洲 Hiveopolis 計畫」,該計劃正在研究將微型「搖擺舞」機器人,放入蜂巢內以影響蜜蜂行為的可能性。雖然仍處於早期階段,但主要想法是利用機器人模仿蜜蜂交流的方式,希望機器人能夠將工蜂引導到最佳的花蜜來源。

蜜蜂正在逐年減少,許多科技公司都開始研發技術,運用大數據分析、庭院型蜂箱等,來了解蜜蜂面臨的困境並提供解方,為的就是解決這項重大的危機,以免帶來後續恐怖的蝴蝶效應,最終導致人類的糧食危機與滅亡。

https://buzzorange.com/techorange/2021/08/06/beehome/